民國17年秋,殷墟第一次發掘,董作賓(右)及李春昱(左)測量繪圖 |
民國17年秋,中立者河南省政府委員張錫晉,其右董作賓,其左時任教育部委員郭寶鈞 |
民國18年春,殷墟第二次發掘,董作賓(右二)、閻北海(左一)與發掘人員 |
民國18年春,殷墟第二次發掘,田野工作人員全體照,坐者左一為李濟,左二裴文中;餘坐者為李嘉霖團長及其隨從;後排立者,右一董光忠,右二董作賓 |
民國18年春,殷墟第二次發掘,漳河鐵橋炸毀後,李濟、董作賓坐台車上(編按:傅斯年在<本所發掘安陽殷墟之經過>一文提及,民國18年5月安陽駐軍撤離,「城外到處伏莽,火車南北不通」。當時李濟、董作賓曾兩次將出土器物運往北平,一次恰在5月15日鐵橋炸毀前數小時,一次恰在兩旬之後。見《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1930,頁397。此應為第二次搬運器物時所拍攝) |
民國20年春,殷墟第四次發掘,河南省政府特派員於袁家花園養壽堂,宴請地方人士及同仁左排左起:郭寶鈞、李光宇、董作賓、李濟、周英學、劉嶼霞、梁思永;最後排中立、位「俱樂部」牌前者為谷重輪(編按:殷墟第四次至第七次發掘,發掘團團址設於袁家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