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網站架構史語所傅圖
回首頁
 
 
 
回首頁
大事年表
先生名斯年,字孟真,山東省聊城人。
祖父諱淦,字笠泉。祖母陳氏。 父諱旭安,字伯雋,號曉麓。母李氏。

童年時期

  • 與弟斯巖合影
    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 1歲
  • 二月十三日辰時(陽曆三月二十六日), 先生生於山東省聊城北門內祖宅。

  • 清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西元1897-1900年) 2~5歲
  • 先生在聊城。

  • 清光緒二十七年至三十年(西元1901-1904年) 6-9歲

  • 清光緒二十七年春,入邑人孫達宸拔貢學塾 。

    清光緒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在學塾攻讀 。 祖父笠泉公課讀於家。

    清光緒三十年五月,父曉麓公卒,享年三十九歲。

  • 清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西元1905-1908年) 10-13歲
  • 清光緒三十一年春,入東昌府立小學堂 。天賦秉異有神童之稱。

    清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在東昌府立小學堂攻讀。祖父課讀於家

    清光緒三十二年,讀畢十三經。

    清光緒三十四年冬,隨侯延塽(雪舫)進士至天津讀書。


少年時期

  • 李夫人照片
    清宣統元年至民國元年(西元1909-1912年) 14-18歲
  • 清宣統元年春,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開始接受新式教育。

    清宣統元年至民國元年,在天津府立中學堂攻讀。

    清宣統三年臘月,與聊城縣紳丁理臣之長女馥萃女士結婚。


青年時期

  • 民國9年8月於英國倫敦大學
    民國二年至五年(西元1913-1916年) 18-21歲
  • 民國二年,夏,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在北京大學預科攻讀。時北京大學預科分甲乙兩部: 甲部偏重數學及自然科學,乙部偏重文史 。先生在乙部學習,成績優異,為全部第一。

    民國五年,夏,卒業於北京大學預科 。

  • 民國五年至八年(西元1916-1919年) 21-24歲
  • 民國五年至八年,在北京大學文本科攻讀。

    民國五年 秋,升入文本科國文門。

    民國六年,住在校內西齋四號, 同室同學有顧頡剛等 。學友羅家倫則常來此,與先生交談 。時胡適先生任教北大,提倡白話文,先生受其影響與友人高談文學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民國七年,夏, 約集同學羅家倫、毛準等二十人,創立新潮社 。籌備發行[新潮] 月刊。

    民國七年,先生於[新青年] 等刊物發表之文字,計有:

    1. 文學革新申義
    2. 文言合一草議
    3. 戲劇改良各面觀
    1. 再論戲劇改良
    2. 中國歷史分期之研究
    3. 中國學術思想界之繆誤等篇。

    1921攝於倫敦 Sister’s Avenue

    民國八年 ,一月一日,先生主編的[新潮] 月刊出版,是繼[新青年] 以後鼓吹文學革命的第二個刊物。 [新潮發刊旨趣書] 說明先生當時對於學術思想的抱負和見解。 [新潮] 月刊強調以現代人的語言 來表達現代人的思想,主張文學的任務,是人生的表現與批評;主張學術思想的解放,打開已往傳統的縛束,用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 。 在政治方面,堅決的主張民主,反封建,反侵略,並主張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決 。

    民國八年,五月,五四運動發生,先生為參與此次運動之北京大學學生代表之一 。在當時北京大學學生中,先生實為新思想運動的領袖。

    民國八年,夏,卒業於北京大學文科

    民國八年,秋,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取山東省官費留學。

    民國八年,冬,赴英國留學。

    民國八年,先生在[新潮] 所發表之文字,計有:

    1. 中國文學史分期之研究
    2. 怎樣做白話文
    3. 中國文藝界之病根
    4. 漢語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談
    5. 譯書感言
    6. 白話文學與心理的改革
    7. 人生問題發端
    8. 對於中國今日談哲學之感念
    9. 毛子水「國故和科學的精神」識語
    10. 新潮發刊旨趣書
    11. 隨感錄
    12. 新潮之回顧與前瞻
    13. 故書新評
    14. 清代學問的門徑書幾種
    15. 宋朱熹的詩經傳和詩序辯
    16. 清梁玉繩著史記志疑
    17. 馬敘倫著莊子札記
    18. 宋郭茂倩著樂府詩集
    19. 王國維著宋元戲曲史
    20. 失勒博士的形式邏輯
    21. 英國耶芳斯之科學原理
    22. 萬惡之原
    1. 去兵
    2. 心氣薄弱之中國人
    3. 自知與終身之事業
    4. 社會一群眾
    5. 社會的信條
    6. 破壞
    7. 朝鮮獨立運動中的新教訓
    8. 一段瘋話
    9. 答時事新報記者
    10. 致同社同學讀者
    11. 答誠吾
    12. 答余裴山
    13. 答史志元
    14. 因明答諍
    15. 對於新潮一部份的意見
    16. 深秋永定門城上晚景
    17. 老頭子和小孩子
    18. 前倨後恭
    19. 咱們一夥兒
    20. 心悸
    21. 心不在悸了等篇

  • 1926年傅斯年與沈發儉攝於柏林
    民國九年至民國十二年(西元1920-1922年) 25-28歲
  • 民國九年,夏,入倫敦大學研究實驗心理及生理,兼治數學 。

    民國九年,是歲先生在〔新潮〕發表之文字,計有:

    1. 寄同社諸兄
    2. 陰曆九月十五夜登東昌城
    3. 自然等篇。

    民國十一年,祖父笠泉公卒,享年七十八歲。

  • 民國十二年至十五年(西元1923-1926年) 28-31歲
  • 民國十二年,秋,由英至德國,入柏林大學哲學院研究 。因受陳寅恪,俞大等朋友影響,在柏林大學既聽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聽比較語言學。

    民國十三年,二月,祖母陳太夫人卒,享年八十歲

    民國十四 ,繼續在柏林大學研究,經常與陳寅恪,俞大維研討學術問題,並會見老同徐學毛子水,羅家倫,朱家驊,段錫朋

    民國十五,冬,由德歸國,返里省親 。

    民國十五年,十二月,接受廣州中山大學朱家驊邀請,攜介弟斯巖(孟博)先生赴廣州,任教於中山大學。

  • 民國23年傅斯年與元配丁夫人離異,八月五日與余大綵於北平結婚, 圖為在北平寓所前照片
    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年) 32歲
  • 民國十六年,春,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長及國文,歷史兩學系主任 。為學生開設了[ 尚書],〔古代文學史〕,〔陶淵明詩〕,〔心理學〕等課程 。

    民國十六年,秋,在該校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同時辦了一個週刊,招研究生 。 同年十一月一日在[週刊]第一集第一期的發刊詞裏,揭示了研究的方針:〔我們要實地搜羅材料,到民眾中尋方言,到古文化的遺址去發掘,到各種的人間社會去采風問俗,建設許多的新學問。〕

    民國十六年,先生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 所發表的文字,計有:

    1. 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之想像
    2. 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於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
    3. 評[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
    4. 評丁文江[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係] 等篇。

  • 民國23年傅斯年與夫人合攝於北平寓所書房
    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 33歲
  • 民國十七年,春,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籌備委員。

    民國十七年,夏,中央研究院成立 。是年底,先生應聘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所址設於廣州 。於 所務以外,並襄助院長蔡元培先生籌劃院務 。因於該年度報告書中明確題出創辦歷史 語言研究所的目地和方向 。他說:[ 中央研究院設置之意義,本為發達近代科學,非 為提倡所謂固有學術。] 辦歷史語言研究所之目地,要在中國建設起來歷史學和語言 學兩種科學 。其研究的方向是:[ 擴充材料,擴充工具,以工具之施用,成材料之整 理,乃得問題之解決;並因問題之解決,引出新問題,更要求材料與工具之擴充;如 是伸張,乃向科學成就之路 。]同年在廣州出版的[集刊] 第一本第一分用籌備處名義發表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先生指出三個標準:

    (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進步:凡間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創造之系統,而不繁豐細密的參照所包含的事實,便退步。

    (二)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所研究的材料便進步,不能便退步。

    (三)凡一種學問能擴充他所研究時應用的工具的,則進步;不能的,退步。

    最後宣稱:[ 要科學的東方學之正統在中國。]後來學者認為:[ 這篇裡面的內容決定了以後的時期史學研究應當走的路線,至今還沒有甚麼重大的修改。]

    民國十七年,領導歷史語言研究考古組的工作人員開始河南安陽殷墟之發掘,其後直至二十六年之十年間, 凡發掘十五次,先後由董作賓,李濟主持其事,發現大量殷代銅器及甲骨文。此類銅器甲骨,經董李二氏及其他學者之研究,遂使商代史事,由隱晦而日趨顯明,中 國之信史,因之向前推進數百年 。同時,安陽發掘的收獲成為中國三十年代中國歷史 學界最引人注目的大事 。

    民國十七年,先生在中山大學所編寫之講義,以及在 [ 中山大學語言 歷史學研究所週刊] 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發表之論著,計有:

    1. 與顧頡剛論古史書
    2.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3. 詩經講義稿
    1. 戰國子家敘論
    2.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3. 周頌說等篇。


壯年時期

  • 留歐時期照片
    民國十八年至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29年) 34-55歲
  • 民國十八年,春,以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兼任所長,遷研究所至北平 。 所址在北海養心齋。

    民國十八年至民國三十九年,主持歷史語言研究所事務。

    民國十八年,秋,兼任北京大學教授 。

    民國十八年至民國 二十四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

    民國十八年,九月,為購買明清大庫襠案多方接洽 。此襠案為明末清初的一些原始記錄,是研究明清歷史最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而歷史博物館卻視為廢品處理,為羅振玉輾轉購得,後又轉賣給李盛鐸,李盛鐸打算再轉售 。先生遂與胡適、陳寅恪商議,決定買下並進行整理研究。 明清大庫襠案的搶救與整理,使明清史研究有了突破性發展,亦是歷史學界的一件大事。

    民國十八年,十一月,赴開封,解決中研院與河南民族博物館間之糾紛。

    民國十八年,十二月,事畢返平。

    民國十八年,先生在 [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及其他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戰國文籍中之篇式書體
    2. 大東小東說
    3. 論所謂五等爵
    4. 委原
    1. 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跋
    2. 本所發掘安陽殷墟之經過
    3. 明清史料發刊例言
    4. 安陽發掘報告。

    民國二十年,春,自北平赴安陽小屯,視察發掘情形 。

    民國二十年,是歲,九一八事變爆發 。激發了先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他一方面協助北京大舉校長蔣夢麟穩定學校局勢,教育學生抗日愛國;一方面設法激發各界人企的愛國熱倩 。在北平圖書館召開的座談會上先生慷慨陳詞,提出了〔書生何以報國?〕的問題,大家討論的結果之一,是編部中國通史,以教育國人。

    民國二十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陷我東北,先生至感憂憤。

    民國二十一年,五月,先生與丁文江、胡適、蔣延黻等創辦 [ 獨立評論] 週刊 。先生屢於其上,發表文字,鼓吹抗日。

    民國二十一年,十月,先生所著之 [ 東北史綱] [ 卷一] 出版 。此書大旨,在根據歷史,證明東北屬於我國,以駁斥日人〔滿蒙在歷史上非支那領土〕之謬論 。由李濟節譯為英文,並將譯本送交國聯調查團以為參考,甚受重視。

    民國二十一年,秋,自北平赴安陽及濬縣視察發掘情形。

    民國二十一年,先生在 [ 獨立評論] 及 [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郵政罷工感言
    2. 監察院與汪精衛
    3. 日寇與河北天津
    4. 「九一八」一年了!
    5.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一瞥
    6. 陳獨秀案
    7. 多言的政府
    8. 這次的國聯大會
    1. 法德問題一勺
    2. 教育崩潰之原因
    3. 教育改革中幾個具體事件
    4. 教育崩潰的一個責任問題-答邱椿先生
    5. 改革高等教育中幾個問題
    6. 再談幾件教育問題
    7. 明成祖生母記疑

    這是傅斯年留學後期以迄回中國途中的幾頁手記

    民國二十二年,春,遷歷史語言研究所至上海,兼在北大教課。

    民國二十二年,夏,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及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

    民國二十二年,先生在[獨立評論] 發表之論著,計有:

    1. 中國人做人的機會到了
    2. 國聯態度轉變之推測等篇

    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先生在[大公報] 發表[所謂國醫] 一文,

    民國二十三年,九月,先生復於[獨立評論] 發表[再論所謂國醫],對〔國醫〕理論作正面而徹底之評論。

    民國二十三年,夏,與丁夫人離婚,時丁夫人在濟南 。丁夫人工書善文,先生遊學任職在外,夫人則陪侍太夫人家居,同處之日頗少。 嗣以新舊習慣不同,遂告離異 。

    民國二十三年,八月五日,與俞大綵女士在北平結婚,女士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長於文學,尤擅英語。其兄俞大維與先生為同學好友,經俞大維介紹與俞大綵相識。

    民國二十三年,冬,遷歷史語言研究所至南京,先生仍留北平。

    民國二十三年,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獨立評論]、[ 大公報]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周東封與殷遺民
    2. 城子崖序
    3. 不懂得日本的情形!
    4. 溥逆竊號與外部態度
    5. 睡覺與外交
    6. 今天和一九一四
    1. 日俄衝突之可能
    2. 大學研究院設置之討論
    3. 青年失業問題
    4. 所謂國醫
    5. 再論所謂國醫
    6. 答劉學濬〔我對於西醫及所謂國醫的見解〕等篇

    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先生自北平偕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赴安陽視察發掘倩形 。此次是殷墟最大一次的發掘,所用工人三百多人,出土了大量精美而燦爛的器物 。他二人對發掘豐富的成果大為驚嘆。

    民國二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子仁軌生 。是為紀念唐代在朝鮮殲滅日本軍的劉仁軌而命名,由此可見先生內心所蘊藏的強烈的民族意識。 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華日亟,先生憂傷國事,頻年發表言論,鼓吹抗日,反對華北 特殊化,甚為日人及親日份子所忌 。先生雖處險境,仍不稍抑其愛國之誠。

    民國二十四年,冬,自北平趕往長沙,探視友人丁文江病。

    民國二十四年,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獨立評論]、[ 國閣週報]、[ 大公報]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夷夏東西說
    2. 明清史料復刊誌
    3. 「中日親善」??!!
    4. 一夕雜感
    5. 地方制度改革之感想
    1. 中華民族是整個的
    2. 北方人民與國難
    3. 一喜一懼的國際局面
    4. 論學校讀經
    5. 醫生看護的職業與道德的勇氣等篇

    民國二十五年,春,移家南京 。主持史語所事務。

    民國二十五年,冬,西安事變發生,先生著論,力主討伐叛軍 。

    民國二十五年,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獨立評論] 及[中央日報]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跋明成祖生母問題彙證
    2. 說廣陵之曲江
    3. 誰是齊物論之作者
    4. 春秋公矢魚於棠跋
    5. 國聯之淪落和復興
    6. 北局危言
    1. 論張賊叛變
    2. 討賊中之大路
    3. 國際組織與世界和平
    4. 歐洲兩集團對峙之再起
    5. 我所認識的丁文江光生
    6. 丁文江一個人物的幾片光彩等篇。

    傅斯年與蔣介石合影

    民國二十六年,主持史語所事務,兼代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起,抗戰軍興,先生參加政府召集之盧山談話會及國防參議會 。

    民國二十六年,秋,主持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西遷事務,將歷史語言研究所遷至長沙 。

    民國二十六年,是歲先生在[國聞週報],發表〔西安事變之教訓〕一文。

    民國二十七年,春,遷歷史語言研究所至昆明 。

    民國二十七年,七月,兼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赴漢口出席第一次大會 。

    民國二十七年,秋,移家昆明 。

    民國二十七年,十月,遷歷史語言研究所至昆明郊外,旋赴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

    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先生在[中央日報]發表〔波蘭外交方向之直角轉變〕一文 。

    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山東省專員范築先抵抗日寇戰死聊城,先生悼之以詩,其中有云 :「立國有大本,亮節與忠貞,三齊多義士,此道今不傾 。一死泰山重,再戰濁濟清,英英父子業,百世堪儀刑。」用以表達對范專員為國犧性的敬意。

    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及九月,赴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三及第四次大會。

    民國二十八年,四月,先生在昆明[大公報] 發表〔地利與勝利〕與〔抗戰兩年之回顧〕等。

    抗戰期間在重慶影

    民國二十九年,四月,赴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五次大會。

    民國二十九年,秋,兼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民國二十九年,冬,遷歷史語言研究所至四川南溪縣李莊鎮。

    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續任國民參政會第二屆參政員 。

    民國二十九年,是歲先生出版之著作以及在[今日評論] 等 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性命古訓辨證,分上、中、下三卷
    2. 中國音韻學研究序
    3. 汪賊與倭寇-一個心理的分解等篇。

    民國三十年,三月,患高血壓症,在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養病,七月出院。

    民國三十年,十月,母李太夫人卒於重慶,享年七十五歲。

    民國三十年,十一月,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二屆第二次大會。

    民國三十年,冬,移家南溪李莊。

    民國三十一年,二月,先生年幼喪父,事母至孝,自喪母後,心情悲痛,悼念不已 。因致函胡適,敘 太夫人染病及喪事辦理經過並對自己的學行作一反省。

    民國三十一年,七月,續任國民參政會第三屆參政員。

    民國三十一年,十月,赴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一次大會。

    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先生寫〔大明嘉靖三十三年大統曆跋〕一文。

    民國三十二年,九月,赴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二次大會。

    民國三十二年,是歲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及重慶[大公報]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史料與史學〕發刊詞
    2. 盛世危言
    3. 戰後建都問題
    4. 跋人境廬詩草
    5. 丁鼎丞先生七十壽序等篇。

    民國三十三年,六月,為子仁軌書〔文文山正氣歌〕及〔衣帶贊〕等詩,並在跋中說明其寫條幅的用 意在於培養兒子的正義感。

    民國三十三年,九月,赴重慶出席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三次大會。

    民國三十三年,是歲先生在重慶[大公報] 發表之論著,計有:

      傅斯年與胡適、胡祖望合影
    1. 天朝 — 洋奴 — 萬邦協和
    2. 「五四」二十五年
    3. 我替倭奴占了一卦
    4. 現實政治
    5. 第二戰場的前瞻等篇。

晚年時期

  •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 50歲
  • 民國三十四年,主持史語所事務。
    四月,續任國民參政會第四屆參政員。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一日,代表國民參政會訪延安,商談團結。 因先生和毛澤東舊曾相識,故二人單獨談了一夜,就許多問題交換意見。五日返渝。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出席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一次大會 。 先生自民國二十七年任國民參政員以來, 每次會議,發言建議,均以促請政府整刷政風為主 。 此外在會中竭力反對違背科學之提案。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初,先生在重慶[大公報]發表〔黃禍〕一文,響應政府徵收中央銀行黃金存戶之 部分黃金 。當時若干「既得利益」階級份子,正謀反對,此文發表後,因贊同者眾, 反對之謀遂息。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日本宣布投降,先生喜極。是日晚上,先生狂歡得像瘋了 。從住所裡拿了瓶酒,到街上大喝 ; 拿了一根手杖,挑 了一頂帽子,到街上亂舞。

    歸骨於田橫之島

    民國三十四年,秋,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 。先是政府擬仔命先生為北大校長,先生謙辭 ; 並於八月十 七日致書蔣主席,推薦胡適 。又以胡氏在美未歸,故先生暫允代理。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在重慶參加教育善後復員會議。

    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元係北京、清華、南開三大學聯合而成)發生學潮。 次月,先生以校務委員身份,前往處理。

    民國三十四年,是歲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及重慶[大公報]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殷曆譜序
    2. 六同別錄編輯者告白
    3. 羅斯福與新自由主義
    4. 評英國大選等篇。

    民國三十五年,一月,赴重慶出席政治協商會議。

    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十一日,雅爾達密約正式公佈,舉國嘩然。是時蘇俄佔領東北,大肆劫掠 。先生與王雲五等共二十人,聯合在各報發表宣言,譴 責英美,並痛斥蘇俄欺騙世界之偽行及其帝國主義之野心 。

    民國三十五年,同月二十五日,先生又在 大公報發表〔中國要和東北共存亡〕一文,痛言東北之重要,並促請政府及國人,誓與俄寇周旋 。由於國人之憤怒與輿論之一致指責,俄軍終於次月撤出東北。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政府擬請先生出任國府委員 。二十七日,先生致書蔣主席,謙辭不就。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出席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二次大會。

    民國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由重慶飛北平,辦理北京大學遷校事宜 。先生自代理北大校長後,曾屢次發表聲明,決不錄用偽北大教職員 。偽員雖力謀反對,終末得逞。

    民國三十五年,秋,北京大學由昆明遷返北平 。是時國內外局勢紊亂,各地學潮時起。先生於八月四日在北平[經世日報]發表〔漫談辦學〕一文,其中論及學潮,語重心長 。

    民國三十五年,夏,胡適返國。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先生卸去代理北大校長職 。是月二十日,北大教職員舉行茶會 ,表示惜別 。席間胡適對先生一年來為北大盡瘁工作,備致稱揚 。教授亦相繼致詞, 至表感謝 。先生則謙稱之。

    民國三十五年,冬,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川遷返南京。

    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出席首屆國民大會。

    遺像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先生於[世紀評論] 發表〔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一文( 時宋氏任行政 院長 )各地報章紛紛轉載,舉國注目,宋氏旋即職。

    民國三十六年,四月,為子仁軌題紀念冊,寫些做人的道理。

    民國三十六年,六月,赴美養病,夫人及子仁軌同往。

    民國三十七年,在美養病 。先生自去歲赴美,入波士頓( Boston )白利罕( Peter Bent Brig ham )醫院治療,前後住院三四個月。 出院後,體重減輕,血壓大致正常,惟醫生堅囑勿再任行政工作, 以免復發 。先生並於是歲上半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及立法委員。

    民國三十七年,八月,由美歸國 。主持歷史語言研究所務。

    民國三十七年,秋,出席首屈立法院會。

    民國三十七年,冬,勘亂戰事失利,首都危急,先生傷時憂國,加以故舊零落, 精神大受刺激,遂有自殺殉國之念。

    民國三十七年,冬,遷歷史語言研究所至臺灣楊梅鎮。

    民國三十七年,是歲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表之論著,計有:

    1. 北宋刊南宋補刊十行本史記集解跋。
    2. 後漢書殘本跋等篇。

    遺像

    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二十日,就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是年初,勘亂戰事急轉,蔣總統引退,由李宗仁任代總統,急謀和議 。先生於二月四日致書李氏,力陳和議之非。

    民國三十八年,是歲,先生為臺大教授黃得時書一短幅,曰「歸骨於田橫之島」 。具見先生志節之高 ,蓋久有蹈海之意矣 。

    民國三十八年,是歲先生在[自由中國] 雜誌、[ 臺灣大學校刊]及臺灣[新生報] 發表之論著,計有:

    1. 自由與平等
    2. 蘇聯究竟是一個什麼國家?
    3. 臺灣大學選課制度之商榷
    4. 臺灣大學與學術研究
    5. 臺灣大學一年級新生錄取標準之解釋等篇。

    民國三十九年,主持臺灣大學校務及歷史語言研究所務 。先生在臺大,夙夜憂勤,力謀改進,校務蒸蒸日上,深受師生之愛戴。

    民國三十九年,是歲先生在[自由中國]、[ 中央日報] 及[大陸雜誌] 等刊物發表之論著,計有:

    1. 我們為什麼要抗俄反共?
    2. 共產黨的吸引力
    3. 一個問題-中國的學校制度
    4. 中國學校制度的批評
    5. 關於臺大醫院
    6.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社會科學科學論叢發刊詞
    7. 我對蕭伯納的看法等篇。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先生列席參議會第五次會議,準備答覆議員教育詢問中有關臺大的問題 。後來當答覆教育部搶運來臺存放臺大器材處理,和放寬臺大招生尺度問題時,先生強 調大學招生必須保持公平,杜絕情面,不便輕易放低標準,並高呼:「我對有才能,有 智力而貧窮的學生,絕對要扶植他們 。」,回答用了三十多分鐘,情緒有些激動,待 宣佈散會欲離開會場之際,先生即暈倒於會場,雖經緊急送醫,仍不及挽救,延至當晚十一時二十分以腦溢血病逝。

    臺大傅園落成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生遺體暫厝極樂殯儀館 。臺灣大學特停課一天,並下半旗致哀 。全校師生聞耗,莫不同聲哀悼。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先生遺體大殮,送往火葬場火化。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蔣總統明令褒揚先生。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治喪委員會及臺灣大學假臺大法學院大禮舉行追悼會,蔣總統親臨 主祭,並頒「國失師表」輓章,對此學術界巨星之去世,深表悼惜。各界前往致祭者多達五千餘人 。

    先生之喪,各界致送輓聯二百七十餘幅,輓詩六十餘 首,輓詞二十餘首,祭文六篇,中西文悼唁函電九十餘封。自先生逝世後,各報章及先生親友學生追悼先生者,亦復不少,計得一百十一餘篇 。其中對先生學行事業,頗多論列。

  • 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
  • 六月十五日,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傅故校長哀輓錄] 全一冊。

    十二月二十日,國立臺灣大學安葬先生骨灰於臺灣大學植物園 。 後來稱為「傅園 」。


※ 參考資料來源:傅孟真先生年譜/傅樂成著;傅斯年:大氣磅磚的一代學人/岳玉璽、李泉、馬亮寬合著;傅校長斯年先生年表/芮逸夫編
TOP